为庆祝建纬律师事务所成立30周年,“建纬律师”官微推出“建纬之声”专栏,面向全体建纬律师、律师助理、实习生以及广大读者粉丝征集《寄语建纬三十周年》主题文章。
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坚持党建引领,历来重视党建工作。今天这篇文章,建纬党总支副书记魏来律师为我们回顾了建纬的红色历史,在原支部书记魏康寿的谆谆教诲下,他感受着红色基因在建纬的血脉里流淌,如今也成长为建纬的一支红色坚实力量。
魏来 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
建纬党总支副书记
前言星火永续
目前,建纬总所包括律师、助理和行政人员共计158人,有中共党员54人,占比34.1%。1995年10月,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建纬所正式成立党支部,2021年8月19日,建纬总所党支部经批准升格成为党总支。
同年,建纬创始合伙人、原支部书记魏康寿以及早期加入建纬的合伙人、老党员朱月英,在2021建党100周年时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两枚沉甸甸的勋章,是建纬党史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建纬的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象征。
魏康寿(右)及朱月英(左)两位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中间为魏康寿的夫人董艳君
2003年4月底的一个上午,建纬创始主任朱树英老师西装革履、精神矍铄,在铜仁路258号九安广场金座三楼一个充满阳光的会议室里,对我进行了入职面试。奇怪的是,虽然时间久远,我已忘记了自己是怎么具体回答问题的,但却清晰的记得朱老师提问中的三个问题,“你现在哪里工作?”,“要想在某一行有所建树,不可以计较眼前的得失,你是否愿意在这一行扎根磨炼?”,“你是党员吗?”
幸运的是,朱老师给了我机会,让我留了下来。我后来想,能够留下来,应该是因为我是党员吧,那时打心眼里感恩共产党,原来党员身份对于自己能留在那么优秀的律师事务所里,竟然有奇效……(后来,当读到上海司法系统前领导李海歌、刘小禾那篇《三十而立建纬路-朱树英律师访谈摘要》的文章时发现,其实朱老师早在创设建纬之初,早已将“党员优先”的选人用人方针,融入了建纬的人才战略。)接下去,我就成了当时建纬所党支部书记魏康寿老师的助理,正式开始了我在建纬的的职业生涯。
建纬所内称呼,有自己的习惯,也是一种文化,凡是被称为“老师”的,是超越“律师”、“合伙人”、“高级合伙人”等的职位描述,能够被称为“老师”的,必定功成名就、必定桃李天下,这个称谓意味着年龄、资历、专业、人品不可逾越的高度,比如朱树英老师、魏康寿老师、朱月英老师、赵萍老师、张伟清老师(已故)、陈连生老师……这些老师们,是建纬的基石,也是建纬的柱梁。
建纬自创立以来,就极为重视党建工作。曾担任上海市第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常委的朱树英老师曾说:“我虽然不是中共党员,但毕竟从小到大都是受党的教育,党的政策,要求我都是熟悉的。作为事务所主任,我不仅是口头配合支持事务所党建工作,而且在工作中落到实处。我们事务所党员比例很高,凡是要求来我所的,党员优先。”
最早和朱老师共同奋斗的那一拨建纬人中,除了魏老师、朱月英老师,还有赵萍老师、陶靖老师等等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红色基因如建纬的LOGO一样,自建纬创立之初即已融入了建纬的血脉。说到建纬的商标,听朱老师介绍过,设计商标时之所以用红色做底色,正是因为建纬所是由当时政府主管部门上海市建设委员会创建的国办所转制而来,故建纬的基因原本就是红色的。
魏来律师与魏康寿律师合影
我加入建纬,就成了当时建纬所党支部书记魏康寿老师的助理,正式开始了我在建纬的的职业生涯。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魏老师是优秀的律师,更是出色的老师。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这一点在魏老师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不但对每一份给客户的法律文书字斟句酌,反复修改,而且对卷宗的装订要求也极其严格。记得彼时身为高伙和党支部书记的魏老师亲自手把手教我如何装订卷宗,当时的工具其实还很落后,没有任何电动打孔机,一切全靠手工。魏老师从卷宗目录、办案小结的填写,到案卷装订时如何规范的裁剪装订线的长度和设置合理的打结顺序、各种大小夹子的使用方式、纸张的裁剪、胶水的粘贴面积和位置、使用打孔机对齐的步骤、用力的大小和角度、封条粘贴的对齐方式、厚卷宗和薄卷宗装订的区别和注意事项都非常讲究,如同魏老师在见客户前总要习惯性的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把红木梳子,对着电梯反光镜里的自己梳梳头发整整领带一样的一丝不苟和讲究,俨然一位上海滩的老克勒……最绝的是,魏老师认为一个卷宗装订的好坏取决于一个重要步骤:一定要用事务所里那根长约35厘米、宽和高约10厘米左右的祖传老木桩,在封条贴完后对着卷宗正反面贴封条处使劲敲两下,这才算正式完成一本卷宗的装订。
朱树英老师出身木匠,一直用“墨斗匠心定经纬”来比喻木工和法律工作的相同之处,这一点在身为技工出身的魏老师身上,又何尝不是。木匠、技工和律师看似完全不同的职业,但对一件事精益求精的态度却是完全相通的,这是建纬的传统和所训,也是建纬专业成功的秘诀。跟他们那一代比,我差得还很远,建纬所有的后来人都应该向他们致敬和学习,并将之传承和发扬光大。
我的带教老师魏康寿,自建纬党支部成立早期就担任建纬的党支部书记,是我们建纬党建的领路人。以下这段文字,源自年过古稀的魏老师在他夫人董艳君师母协助下完成的自述。
“我今年已76岁,自1966年3月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5月成为建纬的创始合伙人之一,自2002年4月起担任建纬所党支部书记职务,同时兼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在主任、合伙人和所有律师的帮衬支持下,在支委委员(陶靖副书记、刘一等优秀党员律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全体党员的积极配合下,坚持党的理想和信念,努力履行了党章规定的基层党组织的职责和共产党员的各项义务,积极召开支委会,小结工作、扬长避短,明确下阶段的工作任务。行政工作的难点,就是支部工作的重点,积极配合业务条线,做好保驾护航。
我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积极动脑筋、花精力和时间带领建纬党支部开展一系列的党建活动。我曾带领党支部成员先后定期去安徽大丰农场(监狱)、黄浦区静安街道、虹口区社区街道等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利用业余时间当好协警,宣传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主动联系上海市红十字会进行定向捐款,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云南省个旧市他期村捐款建造一所希望小学,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
我仅仅带领建纬党支部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但上级领导却给予了我们不少荣誉:我担任书记期间,建纬所党支部连续被评为市政机关先进党支部,上海市文明单位,每次报文明单位时,我也会亲自把关并撰写部分材料。我本人自2003年至2006年被评为市司法局优秀党务工作者、新时期“红烛精神”先进个人。当时的支部副书记陶靖律师自1999年至2002年被评为市司法局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至2006年被评为市司法局“三八红旗手”,2006年被评为新时期“红烛精神”先进个人;支部里的朱月英律师2003年至2004年被评为市司法局“三八红旗手”;与我一直搭档的孔庆兮老师,多年来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事务所的各种琐事操劳,是整个建纬所能正常运转的关键人物。
情系建纬30年,在庆祝建纬所成立30周年之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老领导朱树英的榜样,有总支书记、主任邵万权律师的领导,必将带领建纬所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带病正在回顾建纬党支部工作的魏康寿律师
2007年,邵万权律师从魏康寿律师手中接下了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开启了建纬党建新的征程,而这一年,我也被选入建纬支委,参与建纬党支部工作。
2012年,当时身为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事务所副主任的共产党人邵万权律师,关键时刻在塞班岛冒死救人(参见:建纬新老传承的缘起竟如此惊心动魄)。这个传奇故事早已传遍了整个上海律师界,邵律师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二条规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的承诺。朱老师曾说就在那时,心里暗暗定下了建纬这艘大船未来的掌舵人,交给这样的共产党人,还有什么不放心呢?而我、宋仲春、陈应春、俞斌等参与了那次“建纬塞班大营救”的共产党员律师,如今也成长为建纬的一支红色坚实力量。
作为建纬前任支部书记魏康寿的助理,也被培养成红色传承人,2018年我开始担任建纬党支部副书记。
时间来到了2021年。这一年,时值建党100周年,建纬搬到了站在历史与现代交汇处的BFC外滩金融中心,邵万权书记正式接了朱树英老师的班,成为事务所主任;也在这一年,成立于1995年的建纬所党支部历经26个春秋,党员人数超过了50人,正式升格成为中共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党总支,邵主任兼任总支书记,我担任了副书记并成为管理委员会成员,并组成了由邵万权、魏来、何郁宁、俞斌、徐寅哲、汪恒伟、夏晶同志任委员的党总支委员会。更可喜的是,建纬红色基因同样渗透在建纬各地分所,目前建纬总分所共1200多名律师中有600多名党员律师,超过建纬全国总分所人数的一半。
2022年,我们迎来建纬三十周年华诞,建纬党建工作也将开启新的征程,建纬人必将永葆初心、牢记使命,新老传承、星火永续。
-----------------------------------------------END------------------------------------------------
作者 | 魏来
编辑 | 建纬品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