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纬人文

Library
建纬人文 > 话说建纬 |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我眼中的朱树英律师

话说建纬 |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我眼中的朱树英律师

日期:2024年01月29日            作者:



       引言


       我们常用“行百里者半九十”来告诫勉励大家要努力要坚持,但扪心自问,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怕吃苦,怕失败而放弃的吗?或许也不是。相反是在日复一日的努力工作中磨灭了我们最初对这份职业、这份事业的热情;是在纷繁嘈杂的外部变化下影响了我们的思考,动摇了“军心”。

       在今天的专栏作者——全国律协建房委副主任杨家学看来,朱树英是一个传奇而“另类”的存在。在专业律师这条路上,朱树英可以说是先行者、开拓者,他始终是以创业姿态往前冲,所以他不存在“职业倦怠”;他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其实是把“外在干扰”降到最低;他喜欢写书讲课这恰恰是一个自我对话与总结反思的过程。没有了这精神内耗,“坚持”对于朱树英而言或许也就是“习惯成自然”而已。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我眼中的朱树英律师

图片

文/杨家学

       我是杨家学,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全国基建投资与城市更新法律服务中心主任,自2015年起任全国律协建房委副主任。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

       在我的书架上,摆放着一本2001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建设工程法律实务》,淡黄色的封面,朴素简单的装帧,由于翻阅次数太多、时间太久,书页已卷曲破旧。每当看到这本书,我就会想起当初和朱树英律师结缘的点点滴滴。

图片

▲ 《建设工程法律实务》[1]

       二十余年前,作为一名已有数年工作经验的律师,我正值盛年、精力充沛,对律师行业充满了无限的热情和憧憬。在工作中我孜孜不倦、勤勤垦垦,用心对待客户委托的每一件案子,在专业上我也努力钻研力争上游,尽量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彼时,律师行业方兴未艾,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社会发展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律师身处其中大有可为。然而,随着经办的案子越来越多,我因整日埋首处理各种类型的诉讼实务而身心俱疲,懵懵懂懂中我逐渐意识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职业生涯:是继续选择做小而全的万金油式律师呢,还是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我不断拷问自己却又似乎找不到答案。我所在的城市地处内陆,整体经济水平和沿海地区差距较大,虽然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也面临许多重大机遇,但是这种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格局,又极大地限制了行业的发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决定放慢步伐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律师之路。

       已经全然不记得我是如何获得朱树英律师的《建设工程法律实务》这本书了,但当时认真读完这本书带给我的如醍醐灌顶的感觉让我至今难忘。作为在上海建筑行业取得执业律师执照的第一人,朱树英律师当时就清晰地认识到一般的行业律师已经不足以支撑行业的法治化建设,整个建筑领域非常缺乏既懂工程建设又懂相关法律的专业律师,跨专业的行业律师必须早日登上舞台。“专业分工越细,越有出路。当你成为专家了,人坐在家里别人都会找上来。”这句朴素而中肯的话像一把火炬,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自那以后,我开始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非常清晰而又强烈的定位:成为具有建筑工程和房地产专长的专家型律师。

       有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在随后的执业生涯中我开始有意识地深耕基建投资与开发建设法律市场,并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和朱树英律师的交往也逐渐多了起来。我们常常邀请朱树英律师来做培训,或介绍前沿知识或探讨疑难案件,朱树英律师从不推脱,每次都是欣然前来侃侃而谈。特别是自2012年全国律协设立建设工程和房地产专业委员会后,朱树英律师毫无争议地担任了建房委主任,由多位资深律师和我担任副主任,配合朱树英律师开展工作。工作上的交集让我和朱树英律师更加相熟。在朱树英律师的带领下,建房委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全国律协的若干个专委会中独树一帜。2019年朱树英律师以70岁高龄卸任主任一职,由袁华之律师继任,我继续协助袁华之律师开展工作。在朱树英律师开拓打下的坚实基础之上,袁华之律师带领建房委又续写了新的绚丽篇章。

图片

《建筑法》修订学术研讨会
图片

▲ 2020年10月17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建设工程与房地产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建筑法》修订学术研讨会在河南郑州隆重召开。当时由我主持,朱树英院长分享了《〈民法典〉施行对〈建筑法〉修改及其司法解释调适提出的新要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行业内都尊称朱树英律师为“律师之师”,对我而言,他无疑是我职业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如果当年没有读到他撰写的那本书,没有认识这位从鲁班身后走来的律坛巨匠,我不知还要在律师专业化道路上彷徨多久才能得其门而入!每思至此,感念愈深,对朱树英律师的敬意和尊重又平添更多!曾国藩曾说君子“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在朱树英律师的身上,我看到了这种精神的延续。

       一心一意,专注极致。朱树英律师十六岁便开始在建筑工地上工作,在我看来,这种早年生活的磨砺造就了他极度专注细致的工匠精神。做事一丝不苟耐心细致,任何时候都专注当下,埋头苦干不论收获。这些年,朱树英律师和他一手创建的建纬律师事务所可以说将法律专业化做到了极致,从一开始的建筑、房地产合同管理,到现在的工程总承包、不动产金融、国际工程业务,随着专业分工的细化,市场知名度及占有量也持续走高,俨然成为国内律师界建设工程及房地产专业化法律服务的一面旗帜。

       高度自律,严于律己。和朱树英律师相识越久,越为他工作上的严谨认真,生活中的简单朴素而感动。业界一直传闻,最难约饭的律师就是朱树英律师,这不仅仅因为他不喜应酬,更是由于他常人难以企及的生活习惯。朱树英律师曾亲自对我说过,他几乎每天晚上在看完新闻联播以后,八点左右就上床睡觉,早上大概三、四点就起来工作。他认为早上是一天中头脑最清醒的时候,是思考问题书写文章的最佳时间,同时也可以早点上班避开早高峰,所以从他当初创所到如今从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的三十余年间,上班第一个到所里的,往往都是朱树英律师。

图片

       我曾经有幸看到过朱树英律师随身携带的一本笔记本,里面工整详尽地记录了他每天的日程安排。他告诉我,但凡写在笔记本上的事项就一定会按时完成,并写下一段办事手记,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是,从不懈怠。每次和朱树英律师交谈,我都收获良多。我震惊于他每天如钟表一样的规律生活,只能感叹,只有这样极度的自律才能成就这样的非凡人生。

       传道授业,笔耕不辍。在精进业务之外,朱树英律师还主编专业书籍30多本,撰写出版个人著作10余本,共计1600余万字。除个人写作之外,朱树英律师还不忘用所学之长回馈社会, 他先后参与了《建筑法》、《物权法》、《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上海市房地产抵押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司法解释的讨论研究,并受住建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委托负责起草《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2013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建设工程劳务分包合同》和《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朱树英律师一直坚持业余授课,授课对象从最初的律师界发展到提供专业服务的建筑、房地产企业,又发展到全国的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讲课次数过千次,听众累计数十万人次。这些数字的背后,正是朱树英律师“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的人生写照。

图片

▲ 参加“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热点、难点、前沿问题论坛”

       行文至此,我不由得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篇报道,一位朱树英律师的多年好友问他:“人生如此丰富多彩,你这样不是写文章,就是飞来飞去在外面讲课,不是放弃了很多美好的事物吗?”朱树英律师回答说:“这正是我的爱好啊。”

       2021年,朱树英律师从建纬所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担任了建纬研究院院长,我们的交集却一点也没有减少。2023年9月,我应邀参加了太原市律协和建纬所举办的“城市更新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并在论坛上发表了四十分钟的嘉宾演讲,演讲结束后朱树英律师走过来紧紧握着我的手并说道:“你对这一块研究得非常透彻和深入,这完全是可以讲一天的内容,下次我要请你去建纬所好好讲一讲。”

       望着这位神采依旧、目光炯炯的律坛巨匠,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如果说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以自己热爱的方式过一生。我眼中的朱树英律师,无疑便是拥有了这样幸福而成功的人生。




[1]作为奠定朱老师专业领头羊地位的开山之作,这本黄皮书的由来其实也与全国律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朱老师后来的回忆记述,我们能从中了解一二:早在1996年年初,全国律师协会就计划按专业分工落实专人撰写一整套指导律师业务的系列法律实务书,各专业的专著或编著由专业律师负责写作,所出版的图书在封面标明“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审定”。2000年6月,全国律协和时任全国律协民事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及建筑房地产论坛组织委员会主任的朱老师商量,希望他能负责撰写《建设工程法律实务》一书。当时他分管全国律协的建设工程与房地产业务,又有自己在建纬律师事务所的实务操作经验,带领律师同仁从事建设工程和房地产领域的专业法律服务已有8年多,符合司法实践中可以认定为专业领域中专家的年限要求,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专业经验,并做过不少认真、系统的总结。2001年1月,朱老师按时完成了全国律协指派的写作任务,正式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了他个人的第一本专著《建设工程法律实务》。这本书与一年后出版的《房地产开发法律实务》组成“黄皮书”姊妹篇,成为建设工程房地产领域专业法律服务的奠基之作,也使得朱老师站在了全国律师建设工程和房地产专业法律服务的前沿,引领着行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

       杨家学  国家一级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建设工程与房地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全国基建投资与城市更新法律服务中心主任,重庆市人大常委。


END


作者 | 杨家学

编辑 | 建纬品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