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纬人文

Library
建纬人文 > 话说建纬 | 从“讲台”到“主播台”,传播也是生产力——建纬承办“第二届中国律师论坛”的故事

话说建纬 | 从“讲台”到“主播台”,传播也是生产力——建纬承办“第二届中国律师论坛”的故事

日期:2024年02月19日            作者:





       引言


       作为一个曾经媒体行业的从业人员,小编对于会议采访可以说是又爱又恨的。如果你不想花心思,那拿份主办方准备好的统发稿也能交差;但如果你想要出爆款出独家,那就要在冗长的报告、枯燥的话题中去找亮点,这个对于记者来说考的就是脑力和眼力了。

       今天来到我们栏目的就是一位资深电视人陈雪虎老师,他与朱树英结识就缘于一个重量级会议,一个看似是花絮却意义非同寻常的新闻点。在赞叹媒体人捕捉力的同时,不得不说朱树英本身也是极具新闻敏感性的。无论是时间的选择,还是话题的引导,甚至是宣传的度,朱树英都有着信手捏来的把控力,这就是所谓的“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声音”。


从“讲台”到“主播台”,传播也是生产力——建纬承办“第二届中国律师论坛”的故事

图片

文/陈雪虎

       我是媒体人陈雪虎。

       我和建纬律师事务所创始人朱树英律师虽然相识、相知有36年了,但本文重点要讲的却是2002年建纬所独家承办第二届中国律师论坛的故事。30多年来,我目睹和见证了他呕心沥血,为其事业的开拓和建纬的发展所历之艰难。他的雄心壮志、远见卓识以及脚踏实地的埋头苦干精神,令我敬佩。


       一、跨界相识,36年前一场重要会议让我们结缘

       我俩虽职业不同,但跨界相识,交情匪浅。他是律师,我从事媒体工作。1987年,改革开放后的上海电视媒体正处在蓬勃发展期。我离开从教12年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加盟成立不久的上海电视二台。1988年,我参加报道上海市首次受联合国委托举办的一次重要会议:“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研讨。36年前,“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概念正是通过媒体的报道,才开始被大众熟悉。正是在那次会上,我结识了朱律师。(详见:“建纬律师”微信公众号《话说建纬》栏目,2023年11月11日刊出徐祖恂先生的文章--《为大型国际会议提供专项法律服务--朱树英1988年涉外专项法律服务记事》一文。恕不赘述。)

图片

1987年6月15日上海电视二台开播

图片

▲二台台址南京东路627号七重天宾馆

       朱律师的大名,也因为这次会议为沪上媒体人初知。那次涉外国际会议有来自中、美、加、英、德、法、澳、日、韩、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官员,以及包括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专家学者、国际知名企业高管300余人出席。时任上海市长朱镕基亲自接见与会贵宾,成为当时上海的重磅新闻。同时,会议组织者为保护会上外国专家发表论文的知识产权,专聘朱树英律师发布维权声明。如此为促进社会法制建设的做法,当时颇为鲜见,亦成此会报道中的新闻亮点。

图片

▲1988年西安留影(左一陈雪虎,右一朱树英)

       会后,应陕西省外办之邀,与会各国专家赴西安参观考察。朱树英和我作为律师界和新闻界的代表随行。

       我俩频繁接触,还是会议筹备期间。上海媒体记者何重建先生和我受命参与制作将在电视二台播出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电视专题片,以配合此会报道。为摄录会议筹备进程和内容细节,我常在相关会上相遇朱律师。后又听和他同出道的朋友徐祖恂介绍,方知朱律师不凡经历。他自学成材、刻苦钻研,在实践中边干边学,从建筑工地上一名默默无闻的小木匠,一步步转型成为钻研建筑领域的律师。他在担任此会特聘法律顾问时让我感受到了他的热情投入、作风细致、思维缜密、处事果断,这些可贵的个人品质和工作能力,让我刮目相看,萌生敬意。

       于是,我俩跨界结缘。日后交往频频,情投意合,友情历久弥新。后来,我参与创建《经济纵横》电视栏目时,遇社会有争议话题的报道和重大事件选题时,便向朱律师请教相关法律问题,他都会抽空不厌其烦地阐述个人见解。一番交谈,丰富了我的逻辑思维,更好地把握报道分寸,得益匪浅。

       二、再度合作,第二届中国律师论坛大放异彩

       其实,朱律师本人十分低调,谦恭自守。那时,谈到他创办的建纬,他总谦虚地表示事务所还在发展阶段,没啥可张扬的,要多做些实绩。

图片

▲建纬所刊发布的关于承办第二届中国律师论坛的报道

       但,建纬有件大事,即承办“第二届中国律师论坛”时,朱律师却一反常态,决定要张扬一下。光阴荏苒,转眼22年。时至今日,往事历历在目——

       2002年8月的一天,他打电话告诉我,今年,建纬已主动向全国律师协会请求获准,将于10月在沪承办第二届中国律师论坛。他希望我抽空到其单位会同市司法局宣传处的领导共同谋划下论坛的报道事宜。我知道,他是位完美主义者,总在条件许可下,想把事儿做到极致。那时,上海文广系统经数轮改革,我已转入东方电视台任职。

       到建纬所,我方知即将举办论坛的背景和朱律师的心思:

       1、2001年12月,首届中国律师论坛在昆明顺利举办,会上讨论了下届论坛的主题和承办单位,在得知“第二届中国律师论坛”将以“专业定位和专业品牌”为主题时,作为首届协办单位的建纬负责人朱树英,当即向上海市司法局和律师协会领导请示,主动提出申办请求并获通过。由此,建纬将独家承办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上海市律师协会和《中国律师》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律师论坛”,开创了由一家律师事务所单独承办中国律师论坛的先河。

       2、论坛筹备工作已启动。建纬动员骨干律师,组成以陶靖牵头负责的论坛筹备组,由时任事务所主任朱树英任组长。朱律师虽业务繁忙,但对论坛的筹备展开却毫不懈怠。所里许多律师以及行政人员各尽所能,默默地协助筹备组承担着大量烦琐而辛苦的具体工作。上海市司法局和市律师协会十分重视,多次召开工作会议,与建纬工作小组共同推进筹备工作。

       3、当年,恰逢建纬建所十周年。建纬开始实施以专业为纽带的分所发展战略。8月28日,建纬首家分所落子北京后,便为吉林大学、清华大学科技园、中国博物馆改扩建、2008年奥运场馆、北京和天津的地铁及机场等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提供法律服务,使建纬在国内全方位开启了品牌所、精专所的规模化发展之路。此届论坛研讨内容和建纬所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借此论坛可拓展发展思路;而独自承办“第二届中国律师论坛”,也成了建纬建所十年庆的重要内容之一。

       那天的碰头会议上,朱律师希望我为该论坛的媒体报道撰写所谓的新闻统发稿,我爽快应允。后经商讨达成共识:不以统发稿之名,而是将其作为报道素材提供给媒体记者参考,让各家媒体各据视角,各取所需,从中发挥;由上海司法局向本市和中央媒体驻上海记者站发邀请函,召开新闻发布会。后来,市司法局当时的缪晓宝局长还亲自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图片

▲第二届律师论坛开幕式照片

       2002年10月19-20日,“第二届中国律师论坛”在黄浦江畔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论坛开幕仪式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秘书长贾午光主持,司法部副部长段正坤,上海市副市长冯国勤,上海市司法局局长缪晓宝和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朱洪超等领导出席。

       这届论坛,成果丰硕。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外国律师事务所的250余位律师同行欢聚一堂。他们通过主题发言和自由论坛的形式,就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定位与专业特色,行业发展与品牌战略,律师事务所的人才优势和专业竞争力,诚信建设与专业品牌的相互关系、发展规律、改革思路、竞争需求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了深入、全面而实际有效的探讨与交流。论坛结束前,与会全体代表全票通过了《上海宣言》,并由本届论坛主办方上海市律师协会将中国律师论坛会旗移交给第三届律师论坛主办方广州市律师协会。

       论坛举行的两天间,中央和本市新闻媒体纷纷采用各种新闻体裁,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介对此次论坛作了详实报道,扩大了论坛的影响力,也使建纬声名远播。

       三、海口重逢,老友叙旧友谊长青
       古语有云,“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朱树英无疑是这样称职的好友。尽管如今年岁已高,但我、何重建与朱树英相识36年,仍会不时相聚。今年1月24日,朱树英因为公事来到其旗下的上海建纬(海口)律师事务所指导工作,而刚好我和内子现居椰城,同为候鸟的重建兄居住在文昌市,距此不远。我们三人一拍即合、安排在位于南海大道的“琼厨鸡饭店”小聚。人生一大乐事,便是他乡遇故知,因缘际会,我们这群曾经在上海滩风云激荡的好友,如今相聚椰城,分外难得,席间我们觥筹交错,谈及往事笑语盈盈。饭后,朱树英还特邀我和重建兄共同参观建纬海南办公室,同行的还有建纬总所管理合伙人陈军律师。在建纬海口所苏文主任的热情招待下,我们可谓是宾至如归,他提前备好茶水和琼菜特色午宴,为我们好友叙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图片

▲我与朱树英(中)、何重建(右)相聚在建纬海口办公室

图片

▲建纬海口办公室苏文主任盛情款待

       是金子,总会发光。建纬厚积薄发,砥砺前行,乘风破浪31年。如今,朱树英已是我国著名律师,建纬以其在专业法律服务领域的卓越业绩,铸就了中国律师事务所的知名品牌。建纬足迹辉煌,曾获: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司法部部文明律师事务所、《亚洲商业》“中国最佳建筑律师事务所”、ASIA PACIFIC LEGAL 500(亚太法律500强)的“中国知名律师事务所”等殊荣。

       我是建纬发展历史的见证者之一,与有荣焉。


作者简介



       陈雪虎 资深媒体人。


END


作者 | 陈雪虎


编辑 | 建纬品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