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老传统里,过完元宵才算过完年。这其中最浅显的寓意或许就在于,“元宵”象征着团圆,一家人整整齐齐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由此能量满满开启一年的忙碌与奔波。那么在今天这个元宵节之日,我们就一同来说说“家国情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个案做起,总结梳理共性问题;从立法先行,用制度规范行为防微杜渐。正是有这么多心怀天下者,才有国泰民安。
文/谭芳
我是谭芳,上海首家专事婚姻家庭法律业务的家与家律师事务所主任。作为不同专业领域的上海律师,我之前虽然也曾听说朱树英律师,但真正认识他并受其专业影响,是在我2009年8月加入朱树英任主任的全国律协民事业务委员会之后。此后我历任副主任及秘书长,受朱老师专业法律服务的影响,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人生的航行,漫长而急遽,我能够坚定地向着婚姻家事专业化道路走下去,这其中离不开朱树英老师的影响,他身上有创业者敢为人先的闯劲、滚石上山的拼劲和久久为功的韧劲,他一直在以此精神激励着身边的人。
2009年8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十一届民商法实务论坛在成都召开,当时我是民委会的一名新委员,当我乘机飞往成都时发现,我的邻座竟然是当时的民委会主任、首届东方大律师朱树英主任。
因为之前参加过几次民委会一年一度的民商法实务论坛,也多次听过朱老师的讲课,会议间隙有几次简短的交流,但是如此近距离交流还是第一次。没想到朱老师不仅马上叫出了我的名字,而且还记得我是做婚姻家事业务的。他问我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执业方向,我告诉朱老师一方面是基于发展趋势和市场的空白,当时鲜有律师专门从事婚姻家事业务;另一方面是基于我的工作经验和专业优势,过去十余年的审判经验和调解经验在家事领域应该可以游刃有余。
朱老师充分肯定了我的选择,他说:“律师走专业化之路是大势所趋,婚姻家事业务将来一定大有可为。”交谈中,朱老师更是毫无保留,讲述了自己在建筑房地产领域的专业化做法,让我深受启发。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那次与朱老师航班同行及论坛前后的探讨交流,让我印证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也更坚定了我走专业化道路的决心。此后几年,民委会每年一次的年会和民商法论坛,我们上海的几位委员都会相约着与朱老师同一趟航班往返,与朱老师的交流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此后很多年,朱老师的一言一行如灯塔一般,激励着我,为我定航、护航。
▲全国律协民委会成都论坛举办,朱树英律师在会上发言
古语有云:“细微之处见风范,毫厘之优定乾坤。”细节决定着一个人的成与败。如何把握细节,朱老师堪称楷模。
有一次在同行的航班上,我坐在朱老师的后排,他一上飞机就打开电脑开始工作,说要修改明天讲课的课件。近3个小时的飞行,他一直在反复修改课件、不断斟酌细节,键盘上密集而微弱的敲打声见证着他充实的行程。飞机降落后,我问朱老师,课件改好了吗?他的回答令我难忘,“改是改好了,但还不够完美,我会一直修改到讲课前的那一刻,因为要对来参会的200多位律师负责啊。”
在后来很多次大大小小的行业论坛及学术会议中,我总能看到朱老师电脑不离身、键盘不离手,永远在争分夺秒、精益求精。
会务工作他也亲力亲为,小到席卡摆放、座位排列、会议指引、嘉宾行程,大到拟定议题、邀请嘉宾、议程衔接等,他都有一套严密的逻辑体系。如果有嘉宾临场不能赶到,他会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好整个流程。对于会上每位嘉宾的发言内容,朱老师都提前详细了解,注重在内容安排上的严密逻辑,例如法律实务内容的发言,安排在该领域学术理论的专家后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方便与会人员去理解议题,才能让论坛充分发挥交流沟通的作用。
2012年12月15日,犹记得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暨第十四届民商法实务论坛在苏州举行时,会务组提前入住酒店部署论坛各项工作,朱老师作为全国律协民委会主任,负责大会统筹工作。
众所周知,朱老师平日总是一大早4点多就起床,后来我们了解到,那天同样如此,他以雷打不动的健身锻炼开启新的一天。到了早上7点大家来吃早饭时,朱老师已完成好几项工作,早早到达餐厅,召集秘书处成员和部分委员边吃边开晨会,快速部署会务工作,保证各个环节完美衔接。与朱老师同行期间,那些耳濡目染的经验,也让我在后来能够独当一面,尤其是在我负责筹备一些大型会议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共同参会的点点滴滴之外,让我印象更为深刻的还有朱老师的课件。每次出去讲课时,他的课件都紧跟行业最新热点动态,做深度法律解读。他厌弃形式主义,总是实实在在地关注着大家的学习效果,根据受众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每一堂课都鲜活而生动。
▲听朱树英老师讲课
他既要忙于案件办理,又要兼顾律所管理,同时还担任了10多家高校建筑房地产专业的客座教授,并兼任许多研究中心、学术论坛等专业组织的职务,每年往来各地讲上百次课。他的事务如此繁忙,但他的课程必是精品,他将“传道、授业、解惑”当成一份责任,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者型大律师”。
我曾经多次坐在台下,感受朱老师精彩纷呈的真知灼见,跟随朱老师的脚步,我不断学习成长。一幕幕场景,宛如星火,更让我明白前人伫立,今人当接续灯火,秉心超越。
2011年11月27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律师视角”研讨会在中央财经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主办,全国律协宪法与人权保护专业委员会和民事专业委员会承办。那次的研讨会是全国律协就专门立法问题首次举办的全国性会议,开创了律师以专题研讨会形式参与立法的先河,对中国的立法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朱老师在这次全国立法研讨会的举办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作为当时上海市律师协会民事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负责组织上海律师提出高质量的立法修改意见,以及参与北京研讨会之行。
在赴京参会之前,上海律协向全市律师发出征求意见倡议书,并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律师充分研讨论证《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广泛征集了上海律师对该草案的修改意见。后来汇总提出了“立案难,取证难,执行难、胜诉难”与现行诉讼法中突出的四个问题,充分表达及总结了上海律师所关注的立法重点,推进上海律师完善了研究成果和专业论述,为上海律师在全国立法研讨会中的亮眼表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11月27日,全国民诉法修订研讨会在北京如期召开。朱老师当时是全国律协民委会主任,既是民诉法修订研讨会承办单位的负责人之一,也担当了大会的主持人。由于参会律师发言热情空前高涨,立法观点有的甚至针锋相对,气氛既紧张又热烈,朱老师当机立断,在自由发言阶段创新形式,采取“抢话筒”方式,规定每人限时两分钟发言,以此循环轮换,保障人人都有发言机会,而他则在台下认真做好每一条发言记录,充分归纳律师的立法修改建议。
▲会议现场律师排队发言
与往常会议只允许各组代表发言不同,本次会议真正做到了人人可发言,究其原因,朱老师讲道:“在修改民诉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不同的观点之争,只有一种声音的立法,会剑走偏锋。在立法过程中,人们往往肯定被采纳的观点价值,但我也认为要重视没有被采纳的观点的价值,避免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才能兼顾好公正与效率。”
那次民诉法研讨会的盛况足以载入史册,甚至有律师在台下呼喊“律师参与立法的机会多么难得,哪怕通宵达旦也值得。”多年之后参会的经历依然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
法安天下,这是我辈法律人的热切期盼;德润人心,这是那次会议上朱老师所展现的珍贵品质。
记得那次研讨会结束后,朱老师还专门打电话告诉我,上海律师在这次研讨会上提交论文数量之多、论文质量之高、参与热情之高,获得了很多专家学者以及律师同行们的高度评价。他很高兴地说,你这个主任当得很好啊,为我们上海律师争了光。
2012年12月23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调整新设政府法律顾问等七个专业委员会,并从民事专业委员会分离出建筑工程与房地产专业委员会。朱老师作为建筑房地产法律服务的领军人物,出任首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建筑工程与房地产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律协第六届会长朱洪超律师从朱树英律师手中接过接力棒,担任了全国律协民委会新一届主任, 我也有幸成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当我与朱树英老师再次在行业论坛上会面时,他第一时间走到我身边关切询问我的履职情况,提到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专业委员会,一同参会的机会少了,但他一直关注着我的工作情况和个人成长。他语重心长地叮嘱我:“朱洪超主任不仅担任过上海律协会长,还担任过好几届全国律协副会长,格局高视野广,你可以从他身上学到更多不一样的本领,我为你感到高兴。你还兼着秘书长,担子就更重了,一定要把我们坚持多年的民商法论坛办得越来越好。”
钱钟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对于律师行业来说,不断读书更新知识,提升法律素养本就是基础操作,我们的职业特性决定,律师们终其一生都是与厚厚的法典书籍作伴,但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论系统和经验智库?这点上,朱老师也给了我不少启发。
朱老师曾经对我说过:“想要帮助更多人,就要尽可能在自身领域内扩大声量,打出自己的专业化形象和品牌。不管是读书、讲课还是写作,都是律师总结法律实务、提升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
当时的朱老师已著作等身,出版了多本建筑房地产法律专业著作。据我所知,朱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始终保持着高频的写作习惯,笔耕不辍,从1992年开始筹办建纬所至今,跨越了30多年,他已书写了上万天工作笔记和30多年的办案经验。多年来他出版了《建设工程法律实务》《房地产开发法律实务》《工程合同实务问答》《墨斗匠心定经纬》《苦寒磨砺筑方圆》《未雨绸缪控风险》《责任与使命——担任上海市政协常委十年的六十个提案》等十多部巨著。2012年12月29日,恰逢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成立20周年,我受邀参加庆典,并获赠他编著的书籍。
我在2008年将自己的办案经验汇总出版了人生第一本书《婚姻三重门》,后来我把这本书也送给了朱老师,并分享了这本书的创作初心,还记得我对朱老师说我希望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人理解法律,让大众在婚姻家庭发生变故时,都能拥有法律的智慧、掌握规划人生的技巧。朱老师听后给予我高度赞扬,他还鼓励我:“女性对整个家庭及子女教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维护好这个群体的利益,对社会和谐意义重大,这样的普法书籍你要多写。”
此后我也一直谨记朱老师的话,聚焦婚姻家事专业领域,关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保持每年平均出一本书的频率,至今我已累计出版了《婚姻三重门》《智慧女人的法律学堂》《家庭维权与司法》《婚姻律师办案手记》《民法典中的200个财富管理锦囊》《妇女权益保障法100个热点问题》等十余部婚姻家庭普法著作。
回忆起朱老师的那些点滴小事,我明白了对未来真正的慷慨,就是把一切都献给当下,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上一次和朱老师会面已经是半年多前了。2023年7月25日,“桂客半月谈”第12期走进建纬上海办公室,众多行业专家围绕建筑工程、知识产权、婚姻家事、刑事辩护等专业领域,结合律所品牌建设、团队建设等观察视角,探索与分享律师专业发展的专精特新之路。
会谈合照
这次会面依旧令我受益匪浅,朱老师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和建筑业的老兵,年逾古稀依然奋斗在建筑工程法律服务一线,神采奕奕一如往昔,行动间雷厉风行。他在台上向大家分享了建纬所发展至今开设30多家分所、迈入千人大所行列一直遵循的“超前、务实、至诚、优质”的“八字”所训由来,以及这八个字对建纬所的重大意义。他还以“从苦寒磨砺到墨斗匠心”为题,充分诠释了律师专业发展的“专精特新”之路,表明了精细化专业法律服务的未来是更精、更细。
在我分享了《家事律师的专业化道路及第二曲线》之后,朱老师对我的专业化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对我在婚姻家事法律服务领域取得的成果表示欣喜,他还仔细询问了我所带领的上海家与家律师事务所这些年的专业化建设情况。
得益于朱老师的专业化发展建议及建纬所的专业化建设经验,近些年来,在个人发展方面,我不负朱老师的期望,相继荣获了第四届东方大律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并担任了新一届全国妇联常务委员。
在律所专业化建设上,我所带领的上海家与家律师事务所也成为了上海目前唯一一家只专注于婚姻家事与财富传承的律师事务所,在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财富管理领域深受客户信赖,连续多年荣登钱伯斯、LEGALBAND榜单。在过往的20多年中,我以及我所带领的家事律师团队,办理过4000多起家事案件,其中不乏在民事诉讼案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案件,在专业化领域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专业化”虽只有三个字,但包含了道不尽的经验与智慧。作为法律人,朱老师的勤奋和诸多品质,让我看到蓄力耕耘,必有收获,坚毅登攀,定能挐云,让我相信黾勉苦辛,朝乾夕惕,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在此与诸位共勉。
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上海市第四届“东方大律师”和“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等荣誉,2023年10月被选举为全国妇联常务委员。
END
作者 | 谭芳
编辑 | 建纬品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