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纬人文

Library
建纬人文 > 话说建纬 | 律界“铁人”,专业偶像——我赞赏的朱树英老师

话说建纬 | 律界“铁人”,专业偶像——我赞赏的朱树英老师

日期:2024年03月05日            作者:

       引言


       如果要用“铁”字来形容一个人,大家会想到有哪些用法?小编首先能想到的是“铁榔头”郎平,“铁人”王进喜,这些带有金属质感的评价不仅是对当事人的肯定,也总能给旁观者带来精神上的感召与激励。同样,今天走进我们栏目的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主任徐宗新就用一系列的“铁”来讲述了他眼中的朱树英。

       无论是对朱树英专业能力、敬业精神的钦佩,还是对朱树英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认可,在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徐宗新这位“铁粉”的偶像崇拜之情。而在“铁粉”之外,小编更想说,徐宗新与朱树英绝对是“老铁”!这不仅仅是一种新颖的社交称谓,更是因为共同的兴趣、志向或者人生经历而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加深了彼此的感情,更在相互鼓励和支持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律界“铁人”,专业偶像——我赞赏的朱树英老师
图片
文/徐宗新

       与朱树英老师的第一次谋面,是在2011年杭州萧山“11·15”湘湖地铁坍塌案的法庭上。由于是刑事案件,其中一位当事人找了我,由于系建设工程所引发,另一位当事人请了朱树英老师。专业领域的刑事案件,专业律师+刑事律师,应当是标配。

       对朱老师的第一印象,是没有大律师的架子,笑容可鞠,和蔼可亲,一副长者的慈祥,给人满满的安全感。

       开庭时,他娓娓道来,从建设工程的原理角度,对案件事实与涉案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本案责任划分的界限,对我们只做刑事案件的律师有很大的启发,让我们感受到了专业之美。

图片

       第二次见面,是在成都举办的桂客年会上。已经72岁的朱树英老师作为“70后”资深律师代表作主题演讲,他将自己16岁参加工作至今归纳为两个28年,第一个28年,做过木工、教师、工会干事、办公室秘书,自学获得了华政本科文凭并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第二个28年,创办专注于建设工程领域法律服务的建纬律师事务所并一直担任主任。28年,1921年到1949年,也是28年。这可不是一般的数字。而朱老师,正好与共和国同龄。别人是十年磨一剑,朱老师是二十八年磨一剑。这也不是一般的缘分。

       与朱老师接触多起来,是在我来上海执业以后。在智合的一次交流会中,我邀请他到我所指导,称同是专业所,可以探索“专专合作”,他回答说“应当如此,我早有此意”。这个回答,反应之快,情商之高,堪称经典,让我这个晚辈顿觉春风拂面,相见恨晚。

       随着联系的增多,我也对朱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发现,在他的慈祥与温柔之下,有着铁人般的意志和铁一般的身体素质。他晚上八九点钟睡,早上四五点钟起,雷打不动,几十年如一日。在别人还堵在早高峰时,他已经工作了三四个小时。他全年无休,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担任建纬所主任29年,大到项目承接、著书立说、律所管理,小到接待客人、带教徒弟、指导办事,均亲力亲为,一丝不苟。三十年来,垂直深耕一业,从不言难,笑看得失,只顾前行,勤勉精进,不断刷新房地产建设工程法律服务的天花板。铁人王进喜说“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朱老师也有一样的冲天干劲和顽强斗志。正是因有此“铁人”的坐镇和引领,建纬所才能日益壮大,成为行业领先、有口皆碑的专业规模品牌所。

       在这位“铁人”的领导下,建纬律师铁心做专业,“弱水三千,但饮一瓢”,坚持专做房地产建设工程业务。“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正是因为建纬人的舍得精神,专攻一门,才成就了建纬律所的专业品牌。

       “铁人”“铁心”做专业,必须有“铁腕”。建纬的“铁腕”就是:审时度势,顺应发展精进专业;响应号召,服务政治经济大局;建言献策,助力党和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著书立说,出版专业书籍30多本,近1500万字。特别是出版了行业操作指引和标准,如《建设工程法律实务》《房地产开发法律实务》等,参与住建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的起草与修订工作。对外授课,朱老师平均一年对外讲课50次左右;认真组织和积极参加律协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将专业成果惠及律师同仁,又通过律协平台提升专业影响力,共同推动律师行业专业化工作。这些“铁腕”,建纬以铁的意志去身体力行,以铁的作风去共同努力,久而久之,成果丰硕,人才辈出,影响日盛,形成了建纬专业集团军的压城之势。

       那么,建纬律师有什么拿手绝活,又有什么“铁弓”(硬产品)呢?首先是高端的专业人才。朱树英老师是公认的行业领军人物,被称为“律师之师”。年轻一代的邵万权主任和宋仲春、韩如波、陈军、陈应春、史鹏舟及分所主任陈沸、贺倩明、李俊华等人也都是专家型律师。还有一批如徐寅哲、王景伟这样的中青年优秀律师。他们能办案,能讲课,能写文章,还能出书,这是律所的核心武器。其次是产品,大量的成功案例、30多本专业书籍、数百门专业课程、权威的标准合同注解,让行业视建纬为专业之巅;第三是分享精神。建纬所毫无保留地把成果第一时间与同行和客户分享。朱树英老师有一句话:不要考虑保护我们的知识成果,要及时公布。你不及时公布,人家怎么知道你是老大!想起马斯克对特斯拉的技术不申请专利的观点,两者如出一辙。这就是敢把自己拍在沙滩上的气魄。“铁弓”在手,何患无友!

       朱老师和建纬还有一批“铁粉”。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个人能建成的。朱老师的得意之笔,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徒弟,而且这些徒弟不离不弃,忠于建纬事业,忠于朱老师,自然是朱老师的“铁粉”,他们都默念和践行着这句话“不为顶峰慕名而来,亦不在低谷转身离开”。当然,离开建纬的律师,朱老师也大度包容,知名律师曹文衔、刘一虽然转到其他律所,但对朱老师还是饱含深情。在同行眼里,朱老师是高山仰止;在客户眼中,朱老师是事业的后盾。一有法律问题,首先想到建纬,请教解决方案。中国律师的好朋友、著名律师行业观察员刘桂明老师也是对建纬情有独钟,有召必来。为什么建纬会有这么多的铁粉?那就是因为朱老师的独特魅力,引领形成了建纬的专业魅力。这种魅力,不是虚名粉饰,而是由内到外的实力散发。

       在建纬成立的三十年之际,我曾就建纬的上述五“铁”谈了心得,撰写了《建纬“五铁”,卅年辉煌》,发表于靖予霖和建纬的公众号,点击量颇高。我期待在朱老师精神的指引下,靖予霖成立三十年时,即2039年,也能取得建纬这样的成就。

       随着我与朱老师日益熟络起来,我们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律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律所发展上,我们有完全相同的观点。虽然朱老师比我爸大一岁,我当他是父辈,但他在专业上却认我是小兄弟。在朱老师的全力支持下,靖予霖所与建纬所搞了几场专业活动,值得一提的有以下两件:

图片图片

开启合作

▲2021年11月3日,我和靖予霖律所一行7人到访建纬,与建纬签订合作协议。

       一是建纬所与靖予霖所签订专专合作协议。专业律所由于业务方向单一,案源进口自我限制,案源出口存在需求,而且专业领域交叉的案件日益复杂、日益增多,让专业律所的“专专合作”成为可能。作为在各自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律所,2021年11月3日,建纬所与靖予霖所在建纬所签订了《合作协议》,邵万权主任等建纬管理层亲自参与座谈交流,媒体也作了报道。这次活动,倡导了专业律师之间的合作,在业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整个过程,我感觉是建纬对靖予霖的提携,是朱树英老师对我的提携。当时建纬成立已28年,靖予霖才12年;建纬已蜚声国内外,靖予霖才刚有一定的影响力;朱老师已经70,我才50不到。大气、包容、纯粹、奉公,让我深受感染,十分感动。

图片

▲2022年1月29日,“上海专业律所合作发展座谈会”在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会议室举行

       二是共同发起“上海专业律所合作发展座谈会”。2022年1月29日,建纬所和靖予霖所与律新社共同发起了“上海专业律所合作发展座谈会”,邀请了沪上知名专业律所家与家所(婚姻家事)、蓝白所(劳动)、新闵所(税务团队)、中天阳所(保险)、阳光时代所(环境能源)、江三角所(劳动)负责人齐聚一堂,介绍各所的专业化特色与产品,共研专业发展路径,共商合作发展之道。活动很成功,随着律新社的报道,在业界的影响力蛮大。上海有精细化的土壤和文化,律所走“专精特新”应该是条康庄大道,于是此次座谈会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和有益的成果。这次活动,我们是拉着朱树英老师的大旗吆喝。如果没有朱老师的号召力加持,是难以聚集起这么多专业律所的负责人,而如此有益的探索亦未必能够成行。


       接下来,我和朱老师,靖予霖和建纬,还想在上海律所的专业化发展上做点事,如果做成了,还想在全国推广。所以,我衷心希望和祝愿,这位中国律师及律所专业化的先驱,能够开心快乐,健康长寿!


作者简介

       徐宗新 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主任。曾在检察机关工作,于2009年创办只做刑事业务的靖霖律师事务所,倡导“先专门再专业”的专业化发展路径,累计办案千余件,出版专业书籍13本,授课近千场,在业界有良好的专业口碑。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华东政法大学特聘教授,第十二届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


END


作者 | 徐宗新

编辑 | 建纬品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