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 | 十载春秋,行业律所探索路
日期:2025年02月24日 作者:
专业化从来不是简单的业务标签,而是融入血脉的执业基因。
建纬福州所的十年实践揭示着行业律师的生存哲学:真正的专业壁垒不在于信息占有的广度,而在于对行业运行规律的深度洞察。
从参与住建部立法到编制省级招标范本,从PPP项目全周期服务到建设工程争议解决,这种扎根行业的"深蹲式"发展,让法律人不再是产业链的旁观者,而是价值创造的参与者。当建纬律师们在专业书籍与建设工地之间架起知识桥梁,行业律师的破局之路已然清晰——以专业为锚,以行业为舟,在时代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法治注脚。
文 / 林 桢
光阴荏苒,建纬福州所已走过十载春秋。十年前,尚显青涩的我接过朱树英老师的委任,成为建纬各分所中最年轻的主任。对于律所的定位,当时内心有个愿景,希望将建纬福州所打造成为能为全省建设行业各方主体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行业律所。建纬律师事务所的宗旨是“超前、务实、至诚、优质”,其核心在于专业立所。律师的立身之本是专业,律所的根基亦是专业化。要想成为一家区域领先的建设行业律所,首要任务是实现专业领先。因此,在我们建纬福州所内,有一面“网红墙”,上面刻着“用专注的心,做专业的事”和“走专业化道路,做专家型律师”,以此勉励全所律师致力于专业化发展道路。专业化的道路,是一条难而正确的路。难在于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需要耐得住寂寞与风雨,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如何成为一名懂行业的专业律师,一是要掌握专业法律知识,二是要熟悉行业政策及相关情况,三是要能应用专业法律解决行业法律问题。具体而言,不仅能办案,还能做到“能说会写”,在撰写文章及演讲分享中及时总结,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因此,建纬福州所一直重视全所律师“能说会写”能力的培养,鼓励律师参与省市律师论坛。值得欣慰的是,自律所成立以来,由于对专业学习的重视,律所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氛围。全所律师在业务办理之余,亦注重研究和总结,积极撰写论文,向律师论坛及专业刊物投稿。十年间,全所律师撰写涉及建设行业法律实务的论文已有百余篇,在论坛获奖或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律所亦因此多次获评福州市律师协会“优秀论文组织奖”,并获福州市优秀律师事务所等称号。于是,律所十周年之际,我们选编了其中较为优秀的论文45篇汇编成《建设行业法律实务研究》一书。这些论文立足于行业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有的是对行业政策的观察与分析,有的是对法律实务的总结与思考,有的是对前沿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在选编这些论文的过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全所律师在专业领域的努力以及律所专业化发展的轨迹。十年来,我们在建设工程、房地产、基础设施、PPP、政府法律服务等领域深耕不辍,服务了上百个重点项目,办理了上千件案件,业务获得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在总所的带领下参与住建部《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等重要政策文件的起草及多个国家级课题研究。在福建省,我们还受省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委托,主导或参与《福建省建筑市场监管课题》《福建省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总承包课题》《福建省建设用砂管理办法》《福建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福建省房建及市政工程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标准招标文件等多个立法、课题、范本的编制及研究工作。在不断致力于行业法律服务拓新及行业法律研究中,我们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专业律师,建纬福州所多名律师被评为福建省或福州市优秀律师、优秀青年律师及建筑房地产法律专业律师等称号,在律师业界及建设行业形成良好的影响力,逐步在福州乃至全省建立起专业法律服务品牌。十年磨一剑,律师专业化、律所行业化之路,仍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在律师行业不断革新及AI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律师及律所的发展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我们有幸置身其中,亦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与创新,走出一条与众不同、风景独好的行业律师之路。(本文为建纬福州所十周年之际林桢主任为《建设行业法律实务研究》所作之序)
作者简介
林 桢
上海建纬(福州)律师事务所主任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建设工程与房地产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争议评审专家
福建省建设法制学会副会长
福建省青年法律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福建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监事长
福建省建筑业协会法务工作委员会主任
福建省司法厅备案审查专家库专家
福州市律师协会建设工程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福州仲裁委仲裁员
十四届福州市政协常务委员
曾获“全国工程建设优秀法律顾问”、“福建省优秀律师”、“2021ENR/建筑时报最值得推荐的中国工程法律60位专业律师”、“2023ENR/建筑时报最值得推荐的中国工程法律80位专业律师”等荣誉。
END
作者 | 林桢
编辑 | 建纬品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