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纬人文

Library
建纬人文 > 风雨同舟 | 建纬深耕专业路,青年励志成长途

风雨同舟 | 建纬深耕专业路,青年励志成长途

日期:2025年03月03日            作者:

编者按

       当"能说会写"成为执业基因,当凌晨伏案的业界泰斗与撰写三十万字的新锐律师构成镜像,当个人经验的星火最终汇入建纬公号的银河,我们终于读懂这座法律界"黄埔军校"的终极密码:专业高度从不是静态的行业桂冠,而是代际传递的动态火炬。

       朱树英院长凌晨工作的剪影与青年律师数智化转型的探索在时空中交响,孙宁连前辈等领航者的行业担当与新生代合伙人的三重身份宣言遥相呼应。这种超越传统商业的精神传承,让建纬的"超前、务实"不再停留于口号,而是化作可触摸的成长路径。当专业信仰融入文化血脉,当个人故事升华为群像写真,观察中国法律服务专业化进程的珍贵切片已跃然纸上。

图片

文 / 张茂凯
       一、建纬缘起:从仰望到融入

       时间回到2018年,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会成为建纬的一份子。大学期间,我顺利通过司法考试,毕业后,便立志以律师为职业。最早入职了一家南京本地律所,试用期中旬的一个平常下午,所主任将我叫到办公室,直言:“茂凯,我打算加入建纬所,专注工程案件,你要不要跟我一块过去!?”当初找寻律所的时候,便知道建纬所,然而建纬一直顶着“国内最强专业所”的头衔,其专业高度与行业影响力早是业界标杆,深知自己资历尚浅,远远达不到建纬的门槛要求,就望而生畏,未曾尝试。没想到,上天的眷顾在不经意间就降临到面前,无论如何也要把握住,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应允。2018年10月9日,我以实习律师身份正式加入了建纬(南京)律师事务所。彼时,南京所位于南京中心,刚成立两年左右,但已凭借建纬品牌在工程法律领域的深厚积淀,迅速成为华东地区高端工程纠纷解决的核心力量。其实在得知能加入建纬后,我就经常浏览建纬官网,了解律所的方方面面,那时便逐渐明白“超前、务实、至诚、优质”的建纬价值理念,绝非虚言,需要亲自践行。入职当天,我发了一个朋友圈:“新的起点,更高的平台,希望自己不断拼搏,好好加油!”

图片

       二、建纬基因:从专业到专业

       建纬之所以成为建设工程法律领域的“金字招牌”,源于其对专业深度的极致追求与对行业方向的长期引领。从法律专家到行业专家,这种基因,始于朱树英老师的引领,慢慢体现在每一个建纬人的执业理念中,最终镌刻在建纬文化血脉里。由于自己法本出身,没有太多工程行业知识跟经验,为了尽快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适应工程案件的办理需求,我便大量阅读工程法律相关书籍,恰好建纬在出书这一块着实成绩斐然,朱树英老师更是著作等身。从讲律师基本技能的《苦寒磨砺筑方圆:律师写作技能提升之道》再到讲疑难复杂工程案件办案技巧的《墨斗匠心定经纬:建设工程疑难案件办案思路与执业技巧》,建纬关于工程法律方面的著作,可谓应有尽有。建纬著作的帮助,以及在案件跟办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与思考,这让当时完全是“工程法律新手”的我,顺利度过了新手期,也积累了一些专业经验。2020年3月取得律师执业证后,我慢慢开始独自处理一些研究课题跟诉讼案件,但深知专业之路无涯,必须持续精进。在朱树英老师的影响下,“能说会写”是建纬一直以来的传统。为了提高这方面能力,我笔耕不辍。建纬微信公众号一直是专业佳作汇聚之地,当时以自身水平实难高攀,便在20年中旬创办了“工程法苑”微信公众号,专门放自己撰写的工程领域相关法律知识和实务小文,另外,我也明白案件的结束不应是思考的终点,所以我也常写案件总结复盘文章,以求更快成长。热爱才能坚持,不知不觉间,现如今公号上已经发了一百四十多篇文章,字数近三十万字,也逐渐有些文章可以有幸发表在建纬公众号上了。更因文章之故,与多位客户相识结缘。这些都给了我很大激励,决心将写作一直坚持下去。这是“能写”层面,在“能说”层面,朱老师曾著有《苦寒磨砺筑方圆:律师演讲技能提升之道》一书,他也多次在公众场合鼓励青年律师要敢于表达自己,展示自己,所以我也不断尝试迈出舒适区,尽可能在不同场合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而建纬作为一家引领行业的有担当的专业律所,也给了我众多机会。工程争议课题研讨会、行业前沿问题论坛、新兴工程承包模式宣贯会、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培训班等等,建纬通过举办一场又一场的活动,引领行业发展,我也积极参与其中,掌握前沿知识,锻炼自身能力。

       2024年9月1日到3日,我参加了建纬昆明分所举办的“建纬数智化转型和青年律师领导力高级研修班”,三天时间,不仅听了以朱老师为主的一众建纬大咖的精彩授课,还以二组组长的身份进行了汇报演讲,更是在研修期间,追星成功,跟南京办公室的同仁一起,与朱老师进行了合影。

图片

       2025年步履仍不停,我参加了建纬主办的“建设商事调解员兼争议评审员培训班”,这场历时6天,汇聚了司法、工程、学术及国际领域顶尖专家的高端培训,让我收获满满,结业仪式上,我作为学员代表倡议建纬人应当以锐意进取的精神打造中国特色争议评审新模式的决心。作为建纬律师,对自身专业能力的要求,绝非囿于法律条文,更需洞悉行业脉搏,这体现了从专业到专业的跨越。而建纬对专业能力的锻造,绝非零散的经验传授,而是有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于我而言,专业无尽头,唯有不断求索。
        三、建纬榜样:从践行到传承

       建纬所能在专业化道路上一路前行,不仅靠的是律所专业基因跟文化血脉的影响,更靠的是众多建纬榜样的践行与传承。朱树英老师,毫无疑问是建设工程法律界的一面旗帜,作为首届“东方大律师”的他,虽然头衔一大堆,却视之如浮云,常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上海滩最勤奋的律师,几十年如一日贯彻着凌晨起床工作的习惯,深耕工程法律实务,如此榜样,自然“律师之师”。践行与传承是建纬的发展模式,现任建纬所主任及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的邵万权亦是第五届“东方大律师”的获得者,他自毕业后便在建纬所钻研建工房地产法律实务,始终践行专业及担当的律所发展理念,带领建纬实现二次飞跃。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建纬榜样接连不断,总所的韩如波主任、陈军主任、史鹏舟主任、杭州所的陈沸主任、昆明所的李俊华主任、太原所的张晓玲主任……这些榜样当中,离我最近的便是,我们所的孙宁连主任,他亦是建设工程法律服务领域孜孜不倦的求索者,不仅带领南京办公室不断前行,也通过自身影响力不断引领律师行业发展。

       这些榜样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仍不断攀登前行,在这种影响之下,对于职业之路,我始终心存敬畏,不敢有丝毫懈怠。2024年我从团队正式独立,并有幸成为南京办公室合伙人。

图片

       这于我而言绝非职业头衔的简单叠加,而是对专业之路的郑重承诺。深知自身仍存在明显短板,创收体系尚未成熟,行业经验仍有待提高,执业能力仍有不足。但建纬独有的践行与传承的成长生态让我充满信心。展望未来,我期待以三重身份与建纬共同成长:作为专业践行者,持续深耕建设工程法律细分领域,推动律所及行业发展;作为知识传播者,通过写作,努力出版专著,不断扩大建纬专业影响力;作为文化传承者,积极参与青年律师培养计划,将建纬“超前、务实、至诚、优质”的价值观传递给更多的青年法律人。
       四、结语

       建纬深耕专业路,青年砺志成长途,专业之路,无捷径可图,唯跬步千里;无速成之法,唯厚积薄发。建纬三十多载风华,印证了“专业铸就品牌”的道理。作为后来者,我也期待自己能够将这种专业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张茂凯

上海市建纬(南京)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上海市建纬(南京)律师事务所建设工程部副主任、青工委主任、南京电视台  十佳媒体宣讲律师——专注于建设工程专业法律服务,自执业以来,已代理数十起标的超千万、过亿的建设工程相关民商事诉讼及仲裁案件,以及相当数量的由最高院、省高院审理的疑难复杂案件,具有丰富的建设工程领域诉讼及非诉经验。

       联系电话:13022573753


END


作者 | 张茂凯

编辑 | 建纬品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