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纬人文

Library
建纬人文 > 风雨同舟 | 我与建纬的故事

风雨同舟 | 我与建纬的故事

日期:2025年04月28日            作者:

编者按

从化解烂尾楼纠纷到护航重大工程全程服务,从培养青年律师到构建风险控制体系,每一步都烙印着建纬人“专业信仰”的追求。透过个人成长与集体奋进的交织叙事,我们得以窥见一家顶尖律所如何以制度锻造人才、以文化凝聚共识。

建纬人——永不停歇的创新者、技术赋能的先行者、跨境开拓的探路者,这是这支“行业强队”始终领跑的基因密码。

文 / 徐荣兰

一、缘起:与建纬的相遇

2017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当时,我与樊地建主任等几位合伙人共同经营的律所正面临发展瓶颈。经过无数次的讨论,我们逐渐意识到:在日益激烈的法律服务市场竞争中,只有走专业化道路才能突出重围。而建设工程法律服务,正是我们团队最擅长的领域。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了解到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这家在建筑工程法律服务领域享有盛誉的"百年老店"尚未在成都设立分所。这个消息让我们既兴奋又忐忑:如果能与建纬合作,不仅能够快速打开成都建筑工程法律服务市场,更能借助其专业品牌实现质的飞跃。

记得那是春节前的一个工作日,我怀着既期待又紧张的心情拨通了建纬总所的座机电话。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礼貌地表示会将我们的合作意向转达给朱树英主任。让我没想到的是,当天下午,我的手机就响起了来自上海的号码。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有力的声音:"我是朱树英,听说你们想谈合作?"在简短的交流中,朱老师询问了我们的团队构成、专业背景和办公条件,最后干脆地说:"年后我来成都看看。"

2018年正月初八,春节假期刚结束。那天早上九点,我们正在打扫办公室,一位精神矍铄的长者推门而入。当确认眼前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朱树英老师时,我们都惊呆了——作为行业泰斗,他竟然没有提前通知,就一个人乘坐早班机来实地考察了!

我们连忙将朱老师迎进会议室。透过落地窗,成都冬日的暖阳洒进来,照在我们崭新的办公桌上。朱老师仔细参观了每个办公区域,不时询问一些细节问题。当看到我们精心设计的工程法律专业图书时,他满意地点了点头。两个小时的考察中,朱老师既看了硬件,更关注我们的专业素养和团队氛围。

临别时,朱老师微笑着说:"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原则上我同意合作,不过按照程序,还需要其他合伙人再来考察一次。"听到这句话,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半。要知道,能得到朱老师的首肯,这件事就成功了一大半。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们四位合伙人专程前往上海总所学习考察。彼时的建纬总所位于香港广场,二层楼的办公区,处处体现着专业律所的严谨与气度。在那里,我们详细了解了建纬的管理体系、业务标准和合作细节。总所同仁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状态,让我们既钦佩又向往。

2018年3月中旬,时任武汉分所刘居胜主任代表总所完成二次考察后,建纬总所合伙人会议正式通过了成立成都分所的决议。然而,办理执业许可证的过程远比想象中复杂。由于跨省设立分所的特殊性,我们需要先将成都的律师证注销,再通过上海总所重新申请,最后派驻回成都。这个过程中,我整整一年不能亲自出庭办案。

2019年3月20日,当那张印着"上海建纬(成都)律师事务所"的执业证书终于交到我手上时,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这一年多的坚持与等待,终于结出了硕果。

二、践行:建纬精神的传承

在建纬,每个新成员都要深刻理解并践行"超前、务实、至诚、优质"的所训。这八个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朱树英老师三十余年执业生涯的智慧结晶。

朱老师常说:"专业只是律师的入场券,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能否做到这八个字。"他对此有着独到的诠释:

"超前"是要求我们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朱老师自己就是最好的榜样。2017年,在处理江西丰城电厂事故时,他就发现工程总承包领域缺乏专门法律法规。于是立即组织全所力量成立课题组,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2019年该办法正式发布后,又马不停蹄地组织编写配套文件。

当全国建筑行业刚开始学习工程总承包时,朱老师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全过程咨询服务";当大家都在讨论全过程咨询时,他又开始研究"争议评审"机制。2025年初,在他的推动下,赣江新区国际仲裁院成立了建设工程争议评审中心。建纬总所邀请各路专家为总分所建纬律师进行争议评审系统培训。这种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正是建纬始终保持行业领先的秘诀。

"务实"是要求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朱老师有个著名的"三一理论":每天写一千字专业文章,每年出十万字专著,十年成就一个专业领域。他本人二十年来坚持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写作,十年间出版了《工程总承包法律实务》等十本专著。每次来成都,他都会在我们准备的专著上题写"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寄语。

"至诚"是服务态度的根本。建纬要求律师必须如实分析案情,不做虚假承诺。我们有个"三不原则":不夸大胜诉几率,不隐瞒案件风险,不收取不合理费用。曾经有个标的额上亿的案件,我们经过评估后如实告知客户胜诉率不足三成,建议调解。虽然损失了高额代理费,但赢得了客户的长期信任。

"优质"是追求极致的服务体验。我们建立了"一案一总结"制度,每个案件结案后都要形成书面报告,分析得失。四年来,我们举办了19场专业论坛和专家论证会,两次收费培训。每次活动前,团队都要进行模拟演练,确保每个细节都尽善尽美。

在建纬成都分所,这些理念已经融入日常工作。每周四下午的"建纬大讲堂",合伙人必须轮流授课;每个新律师入职,都要完成"百日成长计划";每年代理案件,都要进行"客户满意度回访"。严格的标准带来了显著的成效:我们的客户续约率达到85%,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同行:建纬人的风采

在建纬这个大家庭里,我有幸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仁。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却都闪耀着建纬人特有的光芒。

总所主任邵万权的故事尤为励志。1998年,他以实习生身份加入建纬,从整理案卷做起。2005年的一次海外团建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在风浪中救回落水的同事。这个举动被朱老师看在眼里,开始重点培养。如今他已是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但每次见面,他都能准确叫出每个分所成员的名字,这种亲和力让人如沐春风。

"韩总包"韩如波是工程总承包领域的权威。他对FIDIC条款倒背如流,讲课语速飞快却条理分明。更让人佩服的是他的自律:无论在北京零下的寒冬,还是海南潮湿的雨季,他每天雷打不动要跑五公里。有次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坚持,他说:"跑步时我都在思考案件,很多灵感就是这么来的。"

深圳分所贺倩明主任是法律科技的先行者。他带领团队开发的"得理律助"智能系统,可以实现合同自动审查、风险智能预警。这个系统如今已在全建纬体系推广,每年节省律师工作时间超过10万小时。贺主任常说:"律师不仅要懂法律,更要懂技术。"

昆明分所李俊华主任则展现了另一种风格。面对云南大量的烂尾楼项目,他创新性地提出"法律+金融"解决方案,成功盘活了多个停滞多年的项目。最近他还把业务拓展到了老挝,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展现中国律师的风采。

杭州分所陈沸主任曾经是资深法官,转型做律师后,将司法实践经验与法律服务完美结合。他每天五点就到办公室阅读最新判例,七点准时在微信群分享专业文章。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行走的法律数据库"。

这些优秀的建纬人虽然风格各异,但都有共同的特点: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坚持阅读写作,保持运动习惯,对专业充满热情。与他们交流,总能获得新的启发和动力。正如朱老师所说:"在建纬,优秀是一种习惯。"

四、成长:从律师到管理者

加入建纬的六年,是我职业生涯成长最快的阶段。这种成长体现在三个维度:

专业能力的飞跃

我系统研读了朱老师的全部著作,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体系。2020年,在朱老师的鼓励下,我第一次站上大型论坛的讲台,面对300多位业内人士分享《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实务见解。从最初的紧张忘词,到现在的游刃有余,这种蜕变离不开建纬提供的锻炼平台。

团队建设的成果

因办证需要,我有整整一年不能亲自出庭。这反而促使我建立了团队合作机制:每个案件都配备主办律师和协办律师,通过"老带新"方式培养人才。如今,我的团队已发展到10人规模,其中3人能够独立承办千万元级以上标的案件。

管理能力的提升

作为执行主任,我主导建立了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法律文书三级审核制度、利益冲突检索系统、案件流程监控机制等。这些制度确保了律所稳健运行,六年零投诉的记录让我们在业内赢得了良好口碑。

在业务方面,我亦取得了多项突破: 雷波县烂尾项目:通过创新法律方案,化解了2000多万元债务纠纷,让200多户业主顺利收房入住。 华西牙科总部EPC项目:为期三年的全过程法律服务,帮助客户规避了数十个潜在风险点,项目最终提前一个月竣工。

这些成绩带来了行业认可:

2021年:成都市武侯区优秀律师、成都市优秀律师

2022年:建纬精英律师奖、优秀合伙人奖

2023年:受聘为赣江新区国际仲裁院首届仲裁员

2024年:受聘为成都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四川省造价师协会调解员

但最让我自豪的,是培养出了优秀的年轻律师。记得助理小叶第一次独立出庭时,紧张得手心冒汗。三年后的今天,他已经能够从容应对千万级标的的案件,并成长为一名合伙。这种薪火相传的成就感,是任何荣誉都无法比拟的。

五、展望:与建纬共赴未来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我时常思考建纬带给我的改变。这不仅是一家律所,更是一个追求卓越的成长平台。在这里:

朱树英老师用他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专业精神的真谛;

全国各地的建纬同仁,用各自的精彩演绎着法律人的担当;

年轻的后来者们,用朝气蓬勃的奋斗延续着建纬的传承。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建设工程领域,在"项目全过程法律服务""争议评审""法律科技"等新兴方向发力。同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帮助更多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

我常常对团队说:"加入建纬,不仅是为了一份工作,更是为了一种专业信仰。"这种信仰,就是对法律的敬畏,对专业的执着,对客户的责任。

六年前那个冬天的电话,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如今,每当我走过办公室走廊,看着墙上"超前、务实、至诚、优质"八个大字时,总能感受到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这种力量,将继续指引我与建纬同行,在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简介

徐荣兰

上海建纬(成都)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管委会副主任,高级合伙人。

具有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和独立董事资格,担任成都仲裁委员会赣江新区国际仲裁院、遂宁仲裁委员会和钦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成都江津商会和成都市建筑行业商会副会长。2020年度被评为武侯区优秀律师和成都市优秀律师。2021年和2024年被聘为成都市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智库成员。2024年12月被四川省造价工程师协会聘为工程造价纠纷专家调解员。2025年1月参加赣江新区国际仲裁院主办的建设工程争议评审首席评审员培训。

徐荣兰律师已执业二十二年,擅长业务领域:(1)建设工程领域诉讼业务:承接建设项目施工总承包合同纠纷、工程总承包合同纠纷、勘察设计合同纠纷、建设工程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合同纠纷、材料设备买卖合同纠纷的案件代理;(2)建设工程领域非诉讼业务: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为施工总承包项目、房地产烂尾项目、工程总承包项目提供全过程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