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值栀子花开的时节,记忆拉回2011年的毕业季。彼时,作为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我在考研失利、考公未果、担任建筑法务的三重失意中徘徊。那段无所事事的时光,伴随父母的担忧与无微不至的照料,反而加深了我的迷茫与自我怀疑——“天生我才有何用”的困惑萦绕心头。
一次图书馆的寻常之行,途经贵州人才市场时的偶然驻足,竟成了命运的转折点。怀揣着“只要与法律相关,薪酬不计”的朴素决心,我接过了几份律所招聘材料。几乎没有犹豫,“律师助理”的职位吸引了我全部目光。就这样,带着懵懂与一丝笃定,我推开了律师职业生涯的大门。
2012年的贵州,全省执业律师仅2600余人(而今仅贵州省就已超2万),法律服务市场方兴未艾,案源充沛。初入行,我便陷入连轴转的忙碌中:365天几乎无休,工作日不是在法庭,就是在奔赴法庭的路上。客户的信任与满意度,成为支撑我不知疲倦前行的动力源泉,内心充盈着职业的满足感。
执业初期,不可避免地成为一名“万金油”律师。诉讼与非诉,民事、刑事乃至行政案件,都在服务范畴内。然而,伴随时代发展与经济格局演进,纠纷日益复杂多元,面对形形色色的案件,不断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成为必需。这种广度上的探索固然宝贵,但也时常令人感到精力透支,专业深度上的瓶颈初现端倪。
2019年1月1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卢安龙律师的诚挚邀请下,我与两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同时加入建纬(贵阳)律师事务所前身律所-贵州典正律所。2021年,建纬(贵阳)律所筹备期间,最令人动容的是朱树英院长——彼时正值疫情严峻时期——以耄耋之年不远千里从上海亲赴贵阳,多次亲临指导,其专业情怀与对后辈的关怀,令人感佩。
加入建纬,绝非一时冲动。从业多年,朱树英院长的著作是我办案的重要工具书。成为一名建纬人,是无上的荣幸,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建纬的专业高度众所周知——这里的律师不仅深谙法律,更精通工程,多是行业专家。尽管此前我已接触不少工程案件,但自知专业深度与建纬品牌要求尚有差距。
甫一加入,即被委以建纬(贵阳)执行主任的重任。欣喜之余,更深感惶恐:唯恐辜负合伙人的信任,唯恐专业能力尚不足以匹配建纬的盛名。然而,这份忧虑很快被建纬开放、赋能的环境所消解。在这里,学习的平台广阔无垠。“种树的最好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建纬体系化的培养机制,为我们提供了加速成长的沃土。
加入建纬以来,我有幸深度参与了多项重要课题研究与实践:
• 《贵州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试行)》
• 《贵州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总承包计价导则(试行)》
• 实际施工人权利保护课题研究;
•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修改建议研讨;
•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纠纷仲裁案件的审理指南》 制定;
• 工程总承包合同解除结算研究;
• 工程总承包计价机制与合同示范文本衔接;
…………
此外,我还参加了建纬组织的律所管理及领导力培训、品牌及律所运营等学习。
建纬的平台让我得以与全国精英共研共进,专业自信在碰撞中愈发坚定。
当前贵州的法律服务市场供需失衡,供大于求,客户专业要求日益提高,执业压力与日俱增,然而,加入建纬(贵阳)律师事务所四年时间,我深刻体会到:建纬的品牌不仅是行业标杆,更是律师专业成长的“引擎”。执业生涯中首个水项目治理非诉专项法律服务、五星级酒店装修工程总承包项目(EPC)专项法律服务、灾备中心专项法律服务业务在建纬启航。业务的承接不仅靠专业能力,也得益于建纬品牌赋能。遇到疑难建设工程纠纷时,不仅可在建纬贵阳律所内部讨论,还可以向全国建纬的同仁请教,专业自信和法律服务品质在交流中不断提升。
在建纬得天独厚的专业熏陶下,壮志凌云。回望来时路,从跌撞入行、万金油初探,到结缘专业建纬并踏上专业化深耕之路,欢欣鼓舞。在建纬这个平台化的大家庭里,我找到了归属感与方向感,意气风发。这不仅是执业生涯的转折点,更是专业梦想扬帆起航的新起点,唯有奋发图强。未来,更愿与全体建纬同仁一道,风雨同舟,在建设工程与房地产法律服务领域,贡献建工法律人的专业力量,乐在其中。
建纬(贵阳)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
贵州省律师协会建房委秘书长
贵州省律师协会女律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贵阳市律师协会规章与培训专委会副主任
贵阳仲裁委员会建工院副秘书长
贵州省建设法治协会副秘书长
赣江新区国际仲裁院仲裁员
贵阳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揭阳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常设论坛观察员
贵州省检察院监督员
工程总承包争议评审员
建设工程总承包咨询师
贵州省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第一批专业人员等
END
作者 | 宋晓霞
编辑 | 建纬品牌部